用编写故事来改变定势思维
翻开中小学生作文本,满眼文章都是写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大都是从自己的角度看世界、想问题,很少有人从多角度,或是从别人的角度去看世界、想问题。文章经常出现如下之毛病:(1)有情感没冲突。情感发展线索单一,朝着同一方向发展,没有出现冲突。(2)有冲突没情感,纯属事件之形式。(3)章鱼式文体。头大尾小没身子。化解冲突或解决矛盾过程过于淡化。难怪有人在比较了中外孩子的一些行为时,发现中国孩子的本位意识、自我中心意识等远比外国孩子强。因此,我为了突破这一教育瓶颈,特地引进编写故事教学来改变孩子的定势思维,企盼在这方面能有所变革。
故事需要讲述的就是一种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在故事中,一个人去做任何事或与别人发生冲突都一定会有情感原因,没有情感原因,就构成不了故事。
故事之所以为故事,还需要情节。什么叫情节呢?简单来说,情节就是影响到人物关系变化的事件。只有影响到人物情感关系变化的事件才能构成情节。
说清楚何谓故事、何谓情节之后,再回到扣住命题这个话题。所谓扣住命题,就是命题所提供的物件、场景都要影响到人物关系的变化。只有影响到人物关系的变化,这些物件、场景才构成中心情节:只有成为中心情节,讲故事才算扣住了命题。
经过一番编写故事之系列训练,学生的思维定势、自我中心等意识将大有改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