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的放心,送的称心,吃的润心”,说的就是我家乡何荡的绿色食品——淮山药。它既可做菜充饥,又可作药健身,经济效益很高,因此,我们这儿家家户户都种植淮山药。
每年的四月初,杨柳风吹过,杏花雨飘落,人们就忙碌起来。首先,从地窖中取出去年的大山药,把它的头切下四五寸长作“苗”,然后把它秧到地里,你可知道?种植淮山药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土地必须在前一年的冬天深翻,经霜雪冰冻,土壤疏松;秧苗时,把地耧成沟,将苗均匀地摆放其中,为防止虫咬,周围还得洒一些药粉,之后用土盖好,并培成一条条小土埂;下一道工序就是搭架子,用棉花秆或芦苇左右叉成“人”字形,如果要想牢固些,可在上面再横担一些,这架子便成了“大”字形,这样既不怕风吹,也不怕雨打了。
山药秧下后,我常常到地里转悠,直到两个星期以后,才看到一根根毛线粗的嫩芽,陆续从土里悄悄地钻出来了,它呈紫红色,从中还透出一些淡绿,奇怪的是,长了一尺多高却没放出一片叶子,只稀稀疏疏地长着几个“小麻子”。我很纳闷。又过了一个星期,我终于解开了其中的谜团。你瞧!一个个“小麻子”已经变成了一片片紫中泛绿的嫩叶!微风一吹,那嫩叶随藤蔓摆动,像有魔力似的,碰到架子的芦苇秆就缠着不放,真如同三岁的小孩子,当别人要抱走他时,就紧紧抱着妈妈的腿,丝毫不放松。
到了夏天,碧绿的叶子都盖住了架子,我们常常在浓浓的矮矮的绿色“长廊”里玩耍。它给我们带来了嬉闹的欢乐,也给我们带来了口头上的实惠。枝繁叶茂的蔓儿上,已是果实累累,挂着一串串山药蛋,它们的长相很有趣:有的像小鸡,有的像小鸭,有的像猴头……摘一些回家煮着吃,味道是清香的,感觉是甜甜的,如果嘴信馋,不扒皮就吃,舌头会麻麻的。
金色的秋天来了,淮山药同样会被感染,也变得黄一色,这时候,伯伯、婶婶的笑容就多了,因为地下的山药已经长大了,可以挖起来到集市上去换大把大把的钱。
淮山药真好!我爱家乡的淮山药!
(五年级 张欢)
[点评]
细致观察是习作“具体形象”的前提,用心体会、倾注真情是文章“生动感人”的基础。如淮山药的生长过程小作者叙写得特“专业”,我读了就可以栽种。又如孩子们玩味山药蛋的情形,山药蛋“有的像小鸡,有的像小鸭,有的像猴头……”写得很有特点。只有我们的家乡有这些,只有我们这些农家孩子才会玩这些。为家乡的土特产而自豪,为家乡所拥有的这一切而骄傲,真是妙趣横生,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