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您现在的位置: 江苏魔幻作文网 >> 习作思维 >> 正文
 
 

审题立意“活”思维

作者:teachergu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67    更新时间:2010/5/8
  作文和思维关系密切。任何形式的作文都是思维的表现。思维是无形的作文,作文则是有形的思维。因此,一切作文训练都必须伴随着思维训练,没有科学的思维训练,作文训练就像似没头的苍蝇——乱飞。
今天,我就从“审题立意”入手,谈谈如何把握自身的思维,使之“活”起来。

  审题就是对作文的题目或给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以弄清写作的要求、范围和重点。审不好题,作文将劳而无功,甚至还可能闹出笑话。例如:清朝末年,国弱民负,许多人都想通过革新使国家强盛起来。(康有为、龚自珍的诗“我怨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等)当时,一位革新派当了一个省的“学台”,他考秀才时,出了个新题《项羽拿破仑论》。大家知道项羽是我国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自称“楚霸王”。而拿破仑是法国的政治家、军事家。两人都以会打仗而闻名。“学台”出题的本意显然是和当时“富国强兵”的主张有关,强调重视武功,保卫国家。可是,一位平时只读“经书”的秀才,他草草地看了眼题目,就提笔写道:“轮很难拿,破车轮尤其难拿,项羽能够拿起破车轮,就不愧是个英雄了……”瞧,这秀才把拿破仑这个人名,拆字为“拿一个破车轮“,文章越写越驴唇不对马嘴了。他因阅读面太窄,审题不对,考试落选是自然的事。可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迪——重视审题。题目也是行文的“目的地”。没了它就没有了目标,也就易迷失方向。

  再说“立意”。“意“指文章的中心思想,“立”则为确立、确定,立意指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意”在文章中的地位很重要,如果把文章比喻为一个人,那么,“意”便是人的灵魂;如果把文章比作一支有组织的军队,那么“意”便是指挥三军的统帅;如果把文章比喻为太阳系,那么“意”便是太阳。人没了灵魂,便无异于行尸走肉;部队没了统帅,便成了一盘“散沙”;太阳系少了太阳,那么,星星、月亮也就没了光彩。文章里缺少健康、正确的“意”,那便是词句毫无联系,毫无意义的凑合、堆砌了。例如,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他是四川眉山人,他一生有过坦途顺境、荣耀和显赫,有过短暂的辉煌,但纵观他几十年的人生道路,却是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荆棘远多于鲜花,磨难远超过安适。他62岁时,遭到第三次贬斥由广东惠州再远贬海南岛的儋州。一次,有个小青年向他请教写文章的方法,他说:“我们海南岛吧,东西挺多,吃的、用的,市场上都有。但不能想拿就拿,必须交出一样东西,才能取到你想要的物品,那东西是啥?就是钱。作文也像这样,天下事,书里都有记录,你也必须用一样东西去统摄它。什么东西呢?那就是意。没有钱就不能去市场上取物,没有意,也不可能选择写文章的材料。”苏东坡用十分形象的比喻道明了“意”之重要。大家都知道,文章能影响人的思想、感情,“意”正确,就能给人好的影响,“意”不正确,就会给人坏的影响。所以,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总让自己文章的中心思想正确,感情健康。能够摧人奋进,激人前行。因此,要想写好文章必要先学做人。(这个问题,我们以后专章讲述。)只有这样,才是“立意”的基础。

  那么,在写作中,怎样才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题材,甚至新的表现手法,使文章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呢?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审题立意”高人一等呢?笔者以为关键是脑子要“灵”,思维要“活”。合理调控好自身的思维,正确地开展有效思维。下面,我就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多向发散天地宽
  多向思维它要求作者在构思立意时,思维要向多方位、多视点推进,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古今中外,宏观微观,瞬间漫长,全方位扫描,从而找到最佳切入点,确定最新立意。这种思维方式要求作者在构思时,不能一条道儿走到底,必须使用“全面开花,重点突破”的战术,从多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找到最新答案。像苏东坡看庐山那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譬如以“水”为题习作,我们可以从“水的用途”入手;可以从“洪水可淹没城市,沙漠有水可以救人”入手;可以从“水与人的关系,地球失去了水将是什么样子”入手;可以从“水的概念、用途,全世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用水。”入手;可以从“波涛,推动历史的潮流”生发出去;也可以从“水由一点一滴组成,想象知识应当一点一滴积累。”下笔;还可以从“由水想到大海,大海里有鱼和各种海洋生物,这个世界就如同大海”突破……
再如:人类从鸟的自由飞翔受到启发而制造了飞机,从鱼的浮沉受到启示而制造出潜水艇,从木梳子受到启迪而发明了插秧机……这些都是“灵感”。

  多向思维通常通过比喻、类比、想象和联系等方法表现出来。像《“0”的断想》发挥多向思维的优势,冲破“0”的限制,从“0”的外表和本质特征去联想社会生活,类比人生中的种种问题,立即就会出现可写的东西不但多而且新奇有趣。“0”的特征可启示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0”像黑洞洞的枪口,像深幽的老井,像一盘冷月,像一轮红日,像中秋节的月饼,像餐桌上的碗碟,像一只飞速旋转的车轮,像一圈围观热闹的人群,像小孩脖颈的项圈,像姑娘悬挂的耳环,像妈妈滴落的眼泪,像爸爸举起的酒杯。“0”是起点,也是终点。有志者从不气馁,失败了从“0”开始;无志者一事无成,几经折腾还是以“0”告终。在人的口头上,“0”微不足道,但是在数学家的眼里,“0”价值千金。
学会了如上的方法,思维的闸门就易打开,打开了就会在我们面前展开一个繁花似锦的世界,源源不断地给我们提供新思想和新材料。不信,你可以试试以下文题:《桥》、《路》、《石子》、《牛》、《辣椒真辣》、《生日随笔》等。经常如此思考,你的思维就会越来越畅通,你的“联系”思想也就会越来越成熟。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作文之中。你的面前就会出现一片宽阔的天地。

二、逆向反思“又一村”
  所谓逆向反思,就是让思维沿着原先思路相反的方向推进,从相反的角度和方向来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说具体一点,就是当你在肯定什么的时候不妨再从反面想想能否否定它,当你在否定什么的时候不妨再从正面想想能否肯定它。作文中运用逆向反思审题构思,常能收到“出人意料之外”的效果,给你“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如:从“人一走,茶就凉”可想到《人已走,茶不凉》或《人未走,茶已凉》颇有新鲜之味。再如《卫生所不卫生》、《公平秤难公平》、《老将不老》、《小事不小》、《棒打鸳鸯比翼飞》、《闲不住的闲人》、《登天路从肩上来》、《卖瓜未必不说苦》等,都是逆向反思的结果。

  逆向反思思路逆转的范围是很广的,诸如上下逆转、高低逆转、前后逆转、左右逆转、天地逆转、阴阳逆转、男女逆转、胜负逆转、古今逆转、中外逆转等等,按照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原理,差不多所有矛盾着的事物和道理都可以采用正反置换的办法进行反向思考,从中找到与此不同的新观点。不过,思路逆转仅仅是一种思维方法,通过这种思维方法从中得到某些新的启发,并不是说所有思路逆转后的结论都是正确的。只是一种构思立意的方法而已,一种走法而已。行则通,不行则停。只是寻找新“意”的 一个途径而已。不能依此与人“较劲”,与生活“较劲”。(事实上,很多事实和道理都是不能够逆转的。

三、交叉思维,绝处逢生
  交叉思维是指让两条以上的不同思路交汇,在交汇处获得新观点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式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海军和陆军的两条思路的交汇处,便产生了海军陆战队这个新军种;在战车和舰艇两条思路的交汇处,便产生了水陆两栖艇这种新舰艇;时装设计在裤子和裙子两条思路的交汇处,设计出了姑娘们喜爱的裙裤这种新的时装……交叉思维的理论根据是现代思维学的信息交合论。两种不同的信息进行交合,便可以产生新的信息。例如:“斗笠”和“伞”两个信息结合,便可制造出“斗笠伞”;把“手电”和“鞋”两个信息结合,便可制造出“电光鞋”……以信息交合论为基础的交叉思维的广泛应用,导致了人类无以计数的发明创造的出现。

  在写作中,自觉运用交叉思维审题立意,往往能收到绝处逢生之效,使文章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例如《五月断想》五月枝条叶茂,大自然充满着奋发向上的生机,在我们的生活和历史中,五月是红色的,是充满着战斗激情的。历史上有名的“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和“五一”劳动节都在五月。这是五月本身的特征,以此来替代人生的青年时代,民族国家的繁荣兴旺昌盛时代。所以年有“五月”,人生有“五月”,一个民族、国家也有“五月”,应抓住这个促使人奋发向上的“五月”而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真可谓“聚集”五月左右逢源,交叉思维绝处逢生。

  当然,运用此法要力避“强戴帽子硬穿鞋”的现象。

四、换位思考,移情揣摩
  抓住思考就是在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时,有意识地调换角色、变换角度。换句话说就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从别人那方面想一想,从另一角度去思考。在习作中,我们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无论所写的人、动物和植物等,都要拟设一定的情境,想象其言行举止,设想其心理活动。这样的“意”才会更有人情味,更容易打动人。

  例如:《假如我是县委书记》、《我想当老师》、《落叶》、《小草》等。运用换位思考,移情揣摩的手法去思考上述文题能使我们的文章情趣盎然,让人读来亲切、舒服。文章的感染力也会越来越强,且富有童真童趣,妙不可言。
当然,要想使你自己的思维真正“活”起来,除了掌握以上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如何灵活地、有机地运用上述方法。学会快速“择”路定向的本领。使你的审题立意科学、合理且高效。
2003年2月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 2010 www.teacher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江苏魔幻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