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逐步摆脱小学的写作思维方式,对自己的写作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2、避开写作误区,力争写出好文章。
3、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亲情教育。
4、指导学生从身边、从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素材。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跟同学们相处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老师很认真地阅读了你们的每一篇文章。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存在在同学们作文中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大家作文的质量,它就是我们写作中的绊脚石。今天,老师用一句话来归纳这些绊脚石,那就是“初中生作文之‘忌’”。
“忌”,就是“禁忌”、“忌讳”,那么,写作,有什么禁忌呢?我们又该怎么去避开这些“忌”,去写出好的文章呢?
二、从用语和选材两方面入手,让学生了解作文第一“忌”。
(一)组织学生对下面句子进行比较
1、小黑板出示下面两个句子:
(1)太阳公公就要下山了。
(3)温家宝爷爷紧握着我的手。
师:这两个句子看来,没有什么问题,是吧?那么,请同学们再看下面的两个句子:
2、出示之前用纸遮盖住的两个句子:
(2)夕阳把它的余辉洒在西边的山岗上。
(4)我们的亲人,我们敬爱的温家宝总理紧握着我的手。
3、师: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得出来,(1)句与(2)句,都是写夕阳。但是,第(2)句,明显要比第一句有韵味一些。而第(1)句,因为在“太阳”的后面,加上了一个“公公”两字,所以,显得幼稚了一些。
第(3)句中,温家宝总理,他年纪比较大,同学们称他为爷爷,不奇怪,因为,他给人的就是一种像爷爷,像亲人一样的感觉。但是,同学们看一下第(4)句,老师稍微把句子改了一下,同学们一起读读,看能体会出什么来不?——其实,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把温家宝总理称为“爷爷”,无非就是想说,他就是我们的亲人。所以,当我们把句子改变了之后,这种亲人的感觉,也就更强烈,更突出了。
老师拿这两组句子来对比,实际上就是想告诉同学们,你们已经不再是小孩子,而是成熟懂事的初中生了,所以要尽快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这种转变,在作文中的体现,首先就是在遣词造句上要成熟起来。
所以,老师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初中生作文中的第一“忌”,那就是“①幼稚”。
写作的时候,我们运用的写作用语,要符合身份,这样,才不会给读者突兀的感觉。否则,就有点像鲁迅先生的《风筝》一文中写的那样,两个长着胡子的中年男人,叫着嚷着跑着笑着放风筝那样让人觉得怪异突兀,给人不协调的感觉。
下面,老师给大家两个句子,你任选一题来,把它改一改。改掉幼稚,并改得有文采一些。
4、练习:(小黑板出示)
(1)黄牛伯伯也向着我微笑。
(2)春风姐姐轻轻地吹拂着我的脸。
(比较句:(1)连伏在老树下的那头黄牛,也扯动着它的嘴角,似在向我微笑着。(2)春风轻轻地吹拂着我的脸。)
5、小结:其实,要在字面上改掉稚嫩,还是比较容易的。有些时候,我们只要把那个称呼改一改就可以了。只是要改得韵味十足,那就得平时多练习了。
(二)组织学生思考下面的作文选材:
师:初中语文第一单元考测的作文题: 其实很快乐
有同学选择了“钓鱼其实很快乐”、“做家务其实很快乐”等为题。在内容上,详细具体地叙述了自己装上蚯蚓,放下钓钩,但是因为没有耐心,结果鱼跑了,后来经过哥哥或姐姐的教育,自己又耐心起来,结果钓了一条大鱼。最后,加一句“啊,钓鱼其实很快乐”作为文章的结束。
还有一些同学选择了炒菜或打扫卫生作为自己写作的材料。在文章中,细细地把炒菜或打扫卫生的步骤写一遍,最后,爸爸妈妈回来了,大大地把自己夸奖了一番。最后加点题句:“啊!做家务其实很快乐!”
这样的文章,同学们喜欢看吗?为什么?(提问讨论归纳:内容选材上幼稚)
那么,你喜欢看哪类文章呢?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故事情节精彩的,感人的……)
师述:在组织选择作文材料上走向成熟,是摆脱幼稚的另一个途径。
小学时的写作,老师可能要求同学们只要把你做的事情,步骤写得清楚,有条理就可以了。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是初中生,我们应该对自己的作文提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其中的一个要求就是:不单文章要写得有条理,选材的时候,还要有值得看的地方,有能够吸引读者的新颖的内容。
如果内容上空洞幼稚,读者看了,立即就会从脑子里摸去。你的文章,就等于云烟一样,没有在读者的心里、脑里留下半点痕迹。要是工作忙的人看了,可能还会怪你浪费他们的时间呢。
所以,从此以后,同学们要摆脱小学的写作思维的局限,在选材上,要选些有价值的,能吸引读者的,新颖的材料来写。
三、引导学生了解作文第二、三、四、五“忌”。
师:既然谈到选材,那么,我跟大家说一件真实的事情:有个学生在他的期中考试作文上写了自己的恋爱经过,在老师们集中改卷的时候,评卷老师给了他零分。后来,很多老师经过一番讨论,最后,还是决定给点墨水分,给了5分。
现在,老师想告诉同学们,应试作文,有四类不能写:
恋情作文不能写;
苦情作文不能写;
悲情作文不能写;
网络游戏作文不能写。
“恋情作文”指的就是写男女恋爱类的文章。这类作文为何不能写,是因为恋情对于我们现在这个年龄还不合适。我们在应试写作的时候,要反映我们这个年龄主体的生活。
“苦情作文”指的是在文章中总是诉说“学习多苦多累”这样的内容。大家要知道,哪个人读书不是这么苦过来的?你不积极努力,不勤奋好学,怎么能期盼好成绩从天而降呢?这类作文所反映的情绪格调不高。
“悲情作文”指的是把生活写得“凄凄惨惨戚戚”,最后让读者都觉得活下去没了盼头。社会是复杂的,人生是艰难的,惟其艰难,故要努力;惟其努力,社会才能进步。自己的生活不管有多惨,也不能泄气,写出的文章,始终要让人看到积极乐观、坚忍不拔的精神,看到生活和社会希望在前。
“网络游戏作文”不能写。这一点,相信大家也明白。有多少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最终荒费了学业,甚至连父母亲情都可以弃之不顾,毁掉了人生。
所以,就算你在作文上把你的网络游戏内容写得天花乱坠,评卷老师的心里只会有一个“网络游戏又毁了一个孩子” 的念头,不可能会在你的作文上给你评一个“优”等,给你一个高分来鼓励你下次继续打游戏。当然如果确是要写有关电脑网络的文章,就要选择有益于学习和生活的素材或从正面来写,这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四、举例引发学生认真思考写作中缺乏真情实感的问题:
1、师:下面,老师再跟同学们讲这样一个事例:
一位母亲下了班,匆匆忙忙地买了菜赶回家为孩子做饭。到了家门口的时候,母亲叫孩子帮忙开一下门。孩子开了门,很不高兴地瞪了母亲一眼,他说了一句:“妈妈你就不会自己开门吗?我正在写作文呢!”说完,就转身走进自己的房间去了。
这个孩子正在写的作文,题目是《我的母亲》,他写着:“我的母亲有黑黑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她很爱我,我也很爱我的母亲……”
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个孩子写的,是真情实感吗?为什么?
(由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反思,得出第六忌: ⑥没有真情实感,生编乱造)
师:母亲为自己做饭赶回来时匆匆的脚步声,母亲没有时间梳理的零乱的头发,母亲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这些,作为孩子的都能视而不见,埋怨母亲,关闭房门,写下的那个有着黑黑头发、大大眼睛的母亲,究竟是谁的母亲?这样的文章,就是生编乱造的,缺少真情的。
其实,写文章,用不着绞尽脑汁去想,如何才能感人。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感受,用心去体会,就能发现,我们从来没有缺少过关爱,我们的身边有无数感人的事。我们可以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爱”它是抽象的,我们说不出它是圆的还是方的,但是,“爱”是通过人的表现传达出来的,而没有爱心的人认识体会不到别人的爱的。所以,我们要写生活中的真挚感人的爱,就要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体会。
2、老师问:同学们,你的父母曾为你做了什么事情,让你异常感动过吗?
(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地说,让学生在回忆、述说的过程中,体会身边的爱。)
3、老师再问:同学们,我想再问一句:你们曾做过什么让你的父母异常感动的事情吗?
4、教师作结
同学们说了很多有关“爱”的真人真事。老师觉得,这些是最感人的。现在,同学们知道了吧?最动人的,最美的事情,往往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用心,我们肯定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五、全课总结
在这一节课里,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寻找到了作文的六“忌”,以后,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要避开这些“禁忌”,写出优秀的作品来。
六、作文训练
以“亲情”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板书设计:
初中生作文之“忌”
忌 宜
字面上 写作用语 符合身份
① 幼稚
内容选材上 情节精彩的 感人的 新颖的
②恋情作文 主体生活
③苦情作文 勤奋 积极
④悲情作文 乐观 向上
⑤网络游戏作文 有益于学习和生活的
⑥没有真情实感 用心去观察、感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