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您现在的位置: 江苏魔幻作文网 >> 高中课程辅导 >> 正文
 
 

作文辅导:感受与思考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596    更新时间:2010/6/10

作文辅导:感受与思考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小诗,它的作者是道格拉斯.玛拉赫(D.Malloch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上的高松,

那就当棵山谷里的小树吧

——但要当溪边最好的小树。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

那就当一丛小灌木;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小灌木,

那就当一片小草地。

 

如果你不能是一只麝香鹿,

那就当一尾小鲈鱼吧

——但要当湖里最活跃的小鲈鱼。

 

我们不能全是船长,

必须有人也当水手。

 

这里有许多事让我们去做,

有大事,有小事,

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身旁的事。

 

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

那就当一条小路;

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

那就当一颗星星。

 

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

——而在做一个最好的你。

读了这首小诗,可能会有一部分同学觉得它很有哲理。当船长的总比当水手的少,每个人能力不同,特长各异,关键要做最好的自己。尽管飞不高,但你仍可以做一只快乐的小鸟,一只最好的小鸟,这同样也是成功的人生。

也会有一些同学觉得这首诗有点Q”,有点消极,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天生是船长?全凭一个字!谁天生是水手?就怕一个字。心甘情愿地去当水手,怎能把自身的潜力充分挖掘、怎能有所作为呢?

也许还会有第三种、第四种乃至更多的看法。看法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同学们都会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去品味这首小诗,会找出种种理由去评判此诗的正误,会调动自己原有的情感与知识储备去思考由这首小诗所引发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意义。但同学们是否意识到,你们所做的不正是在感受和思考吗?

可见,感受与思考与我们形影不离,它融于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左右着我们的情感取向,体现着我们的认知程度,影响着我们的写作水平。只不过我们平日对此不太觉察,做起来也不太自觉罢了。因此,我们把感受与思考作为我们高一年级作文辅导的第一讲。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明确高中作文的标准;培养感受与思考生活的意识;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认识。

在我们正式讲课之前,我极愿意把这一首小诗献给那些对写作文很怵头、对自己的写作水平不满意却又无计可施的同学。我想说的是:作文写得不好没有关系,但你仍要在写作这个大海洋里做一条快乐的小鱼。因为它呼吸着,流动着,学习着,成长着;因为它不沉闷,不僵死,不气馁,不放弃。最终,写作上的成功一定属于这一条顽强而可爱的小鱼。

一、高中作文的标准

1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的要求是: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人生、社会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有意识地考虑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倡自由为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像,恰当地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语言,做到规范、简明、连贯、得体。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提倡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作文每学期不少于5次,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三年中课外练笔不少3.5万字。

2)高考的考试说明对作文的评分标准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基础等级包括:1 符合题意;2 符合文体要求;3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 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 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发展等级包括:1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 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 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方法,文句有意蕴。4 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联想与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研究这个标准,我们可以看出,基础等级的要求与初中作文的要求完全一致,这说明高中作文初中作文联系异常紧密。而发展等级则是明确提出了高中作文提高的主攻方向。其中深刻强调的是文章的立意;丰富强调的是文章的内容;有文采强调的是文章的语言;有创新强调的是文章的个性。

二、培养感受与思考生活的意识

感受与思考——作文写作的灵魂

我们知道,感受产生情感,思考产生思想。感情、感动、感想、感悟都是因而生,因而成。离开了情感与思想,文字还能表达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原人大附中初三学生闫梦怡同学的文章《体验名士风流》中的一段:

 

1700年前西晋的刑场上,坐着一位白衣如雪,目光似水的死囚。是他,是岩岩如独立之青松,巍巍如玉山之将崩的嵇康。仅仅因为不同流俗语,这位旷世奇才便被卫道者锁入囚笼,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

时候不早了,刽子手的刀已磨好。

嵇康忽然提出一个请求,要索琴一奏。

琴声向起,流畅激越的声音散布四周——《广陵散》。琴声中他的面容异常平静,指法异常平稳,仿佛并非走向死亡。

曲终。弦断。

他的手中握着断弦,黯然良久,有声音从他嘴角流出:《广陵散》而今绝矣!

嵇康,就这样从容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没有丝毫的畏惧,人们似乎感到他不死的灵魂同琴声在空气中四散蔓延。

虽然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引用这篇文章的全文,仅选取其中的一个片断,但它还是强烈地感染了我们。透过简洁而清朗的文字,我们仿佛目睹了一个不畏惧死亡的人如何从容赴死,读出了那弥漫在清越琴音中的高贵的灵魂。从文章对嵇康的描写:白衣如雪,目光似水琴声中他的面容异常平静,指法异常平稳,仿佛并非走向死亡,我们读出了小作者对嵇康发自内心的敬仰与赞叹,而结尾的议论更是直接点明之所以敬仰与赞叹的核心——“从容走向生命的尽头,没有丝毫的畏惧,正是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超越了时空,感动1700年以后的我们,而成为永恒的绝唱。设想一下,如果抽掉了作者因切身感受而产生的真挚情感,抽掉了体现作者深入思考的对不畏惧死亡的精神的提炼,那么文章还能剩下什么?恐怕只剩下一个标题,一副躯壳了。

写人记事的文章如此,那么写景状物的文章又如何呢?

我们再来看一下原人大附中初三学生陈亦晨同学《亲近的冲动》的片断:

我看到了一个深谷里长满了亮绿色的叶子,仔细看去,发现那是一株老藤的叶子。这株老藤经历了二百余个寒暑,却依然有着如此繁盛的生命力,真让人吃惊。走到近处细看,藤已经是黄褐色,但上面的片片新叶却是骄傲的嫩绿。满坑满谷,密密地长满了叶,在阳光的轻抚下,折射出一片奇异的光斑,恍若仙境。我看痴了,仿佛此前从没看到绿叶一样。那一谷的绿,绿得密不透风,绿得娇媚夺目,绿得摄人心魄。枯藤老树昏鸭的凄凉一点都没有,倒像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那一汪女儿绿。我找不到词汇来描述自己的心情,只觉好想掬那捧绿在手心,捧那抹绿在怀中。有那么一瞬,我有一种奇异的冲动,好想纵身跳进那绿中,永远融入那神奇的美丽。

我们所选取的这个片断特别清楚地表明了观察与感受之间的关系。观察是感受的基础,没有仔细地看,走马观花,只有个浮光掠影的印象,是不可能产生强烈的感受的。陈亦晨同学很有层次地写了三个”——“看到了仔细看去走到近处细看。第一个概括地写出看到了什么——亮绿色的叶子;第二个仔细看去突出描写的是老藤叶子的特征,即藤干苍老与叶子繁盛的生命力这一看似矛盾的奇异;第三个走到近处细看则浓墨重彩,状色,状势,状形,状神,极力描绘出了那满坑满谷的绿色的骄傲而神奇。在观察描写的基础上,作者开始侧重写自己的感受。一个排比句绿得密不透风,绿得娇媚夺目,绿得摄人心魄已经是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了。紧接着的两个极贴切的引用既通过比较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又显示出作者平日积累的功底。最后三个好想是直抒胸臆——好想掬那捧绿,好想纵身跳进那绿色,好想永远融入那神奇的美丽,我觉得放在这里特别自然和恰当,一下子打动了读者,因为而对自然,面对美丽,我们谁没有这样的冲动呢。可见,感悟是在观察的基础上产生的思绪的变化,在外界触动下出现的内心的冲动和情感的升华,若去掉了这些,写景的文章恐怕也会干巴巴的没有生命力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感受与思考,让我们的写作有灵魂呢?

感受与思考的过程

1)用心来拥抱生活

感受与思考不是方法,不是技巧,而是上天赋予我们的本能,是对尚未达到的境界的好奇,是要揭开面纱窥视事物真相的渴望。只有热爱生活,用心拥抱生活,你的感官才不会麻痹,你的思想才不会枯竭。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写到的:东方破晓,白昼像个蓓蕾突破花苞、绽放为花朵。然而,如果这个事实只属于事物的外在世界,我们又怎么能找到门户进入这种境界呢?张开你的眼睛瞧瞧吧。就像一支活的长笛感受音乐的气息吹彻它的全身那样,感受领略这个世界吧。在你的生存的壮丽中与晨光相会吧,你在那儿是同它合为一体的。

2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

如果问,一篇好文章为什么会打动你,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关键的似乎是一点——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谈到文学的功能时曾有过这样一段话:鲁迅的短篇小说《药》讲的是一户人家的孩子生了痨病。民间的迷信是,馒头沾了鲜血给孩子吃,他的病就会好。《祝福》里的祥林嫂是一个唠唠叨叨的近似疯狂的女人,因为她的孩子让狼给叼走了。让我们假想,如果你我是生活在鲁迅所描写的那个村里的人,那么我们看见的,理解的,会是什么呢?祥林嫂,不过就是一个让我们视而不见或绕道而行的疯子。而在《药》里,我们本身可能就是那一大早就等着要把那个馒头泡在血里,来治自己孩子的父亲。再不然,我们就是那个小村里的最大知识分子,一个口齿不清的老秀才,大不了对农民的迷信表达一点不满意。但是透过作家的眼光,我们和村子里的人生就有了艺术的距离。我们不仅看到了愚昧,我们同时还看见愚昧后面人的生存状态,看见人的生存状态中不可动摇的无可奈何和悲哀。文学使我们看见。据此,龙应台还区分了三类不同层次的作家:坏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到愚昧,伟大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已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

当然,同学们不是作家,写作文也不仅仅是包括写小说。但只要是写文章,都是要把属于你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思考传达给读者,如果你说的只是人云亦云,那不会给人留下任何印象的,当然就不会是一篇成功的作文。于是,你自己首先要先看见,而这个看见不是指用眼睛,而是用脑子,要善于在司空见惯、纷繁复杂的现象中,见别人所未见,发别人所未发

3)练就能够透视的视力

见别人所未见,发别人所未发体现的是一种综合的素质,包括学识、阅历、洞察力、判断力等等。在这里,我们向同学们提供两种思路:

其一,由此及彼。以已知的生活为基础来推出事物本质意义的思考。最明显的例子是同学们刚刚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即妻、妾、客对自己容貌不切实际的夸耀联想到齐王作为一国之君,其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莫不私王、畏王、欲有求于王的现实,推断出齐王遭受蒙蔽甚矣的结论。

其二,由表及里。生活是复杂的,在表面现象的背后往往掩蔽着本质。写作文不能就事论事,要挖掘深层次的东西。比如说谎的背后恐怕就有种种复杂的原因:出于不敢承担后果的恐惧;出于维护面子的虚荣;出于善意的安慰;出于真心的爱护,等等。把这些东西深入地剖析出来,文章的立意就比较深刻。因为这些是属于人性的共同的弱点或优点,有普遍性,所以往往能够触动别人。

课后练习: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对生活的认识

(一)请在原文后加上议论抒情,写出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11979年诺贝尔奖的颁奖礼堂,身材瘦小,衣着朴素的特蕾莎修女接受了和平奖。正是她,在街头握住快要横死的穷人的手,给他们临终前最后一丝温暖,让他们含着微笑离开这个残酷的世界。在医院,这个受着病痛折磨的修女亲吻艾滋病患者的脸庞,为他们筹集医疗资金。她给柬埔寨内战中被炸掉双腿的难民送去轮椅,也送去生活的希望。她细心地从难民溃烂的伤口中捡出蛆虫,亲切地抚摸麻风病人的残肢……。领奖之后,特蕾莎修女把奖金全部捐献了出去,为穷人和受苦受难的人办事。她还向诺贝尔委员会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取消例行的受奖宴会,她认为那太浪费了。委员会接受了这一请求,并且将省下来的钱赠与她领导的仁爱修会。

2.晚年的安徒生,尽管名扬四海,但依然没有摆脱贫困。一八七四年,去世的前一年,饱受肝癌折磨的安徒生接到了一封读者来信。信来自遥远的美国,是一位上小学的小女孩写来的。信中附有一张一美元的钞票,以及一份刊登安徒生身体病弱、贫困交加的消息的报纸剪报。不久,更多的孩子纷纷寄来了小额的钱款。安徒生感动得泪流满面,我以小语种写的故事,居然能够在距祖国如此遥远的地方找到这么多的读者。

(二)大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很多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有的已经淡忘,有的却深留心中,它留下的也许是美丽,也许是感动,也许是幸福,也可能是痛苦……

请以留在心中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50字的 记叙文

 


文章录入:顾团    责任编辑:顾团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 2010 www.teacher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江苏魔幻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