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心理活动
——让心灵说话-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作文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目标
1、师述:同学们,当你放眼于大自然的山清水秀,放眼于城市的车水马龙,放眼于人物美好的外貌,你可曾注意到,在我们的内心的深处,同样有一个美丽多变的天空,那里时而阳光万里,时而阴雨蒙蒙。有时雷鸣电闪,有时又月朗风清。你们也许读过许多优秀的学生习作,学过许多大师的作品,你们一定会被其美好的意境所打动,尤其被主人公细腻动人的内心世界所感染。
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愿意在写作中抓好人物的心理描写,点亮人物的心扉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心理描写这个写作问题。(出示课题)什么是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加以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写作方法。
二、如何进行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呢?
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包括内心独白、神态描写、梦境和幻觉描写等,间接描写包括环境烘托、动作语言描写。
方法介绍:
我们先看一段习作(心理描写):
化学课开始了,老师要把批好的试卷发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明确:虽然,他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述代替具体可感的描写。
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作者还不懂得怎样刻画心理,没有把心理写出来。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心理刻画的方法。
(一)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这不同的话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把特定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要注意在内心独白之前应加上“想”、“心说”等提示语。
先看一段精彩的心理描写: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穷人》
这段内心独白把桑娜的内心矛盾刻画得多么细腻、曲折!桑娜未征得正在海上与风浪搏斗的丈夫的同意,而抱回寡妇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孤儿,内心忐忑不安。
注意:心理描写要为写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回家的路上
路灯亮了。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我慌慌张张地向家跑去。一路上,爸爸黑边眼镜后面那双严厉的眼睛,不时地出现在我眼前。我的心立刻忐忑不安、七上八下的。我一路小跑,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前几天爸爸刚刚说过,放学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别处去玩。可是我刚坚持三天,今天就又给忘了。这回爸爸一定会大发雷霆,肯定要揍我。怎么办呢?我回家呢,还是到什么地方躲起来呢?这时,我脚步慢了下来。可是躲得过今天,能躲得过明天吗?还是回家向爸爸承认错误吧,请求他原谅。想到这儿,我就加快了脚步,向家里走去。
注意:写心理要注意顺序,先想什么,后想什么,要有个过程。
(二)用梦幻写心理
幻境是反映人物心理的一种特殊而又新颖的表现方式。它常常是一种尚未有过,却可能出现的生活现象的形象表现。
例如: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再如:
晚上,在她,这几天真不好过。除了孩子的啼哭,黄晕的灯光里,她仿佛看见隐隐闪闪的好些形像。有时又仿佛看见鲜红的一滩,在这里或是那里,——这是血!里外,汽车奔弛而过,笨重的运货车有韵律地响着铁轮,她就仿佛看见一辆汽车载着被捆缚的两个,他们的手足上是累赘而击角有声的镣铐。
(三)用动作写心理
莫泊桑的《项链》里,写到玛蒂尔德从她的朋友佛来思节夫人那借到了那串精美的项链时,只用了四个小小的动作:“她跳起来,搂着朋友的脖子亲她,然后带着这串宝物溜也似的走了。”就写出了她此时此刻内心里一浪比一浪高的狂喜。
再如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
(陈奂生)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脱不脱鞋?’一转念,忿忿想到:‘出了五块钱呢!’再也不怕脏,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以上的心理描写就属于直接描写式,它非常恰当的将陈奂生患得患失、狭隘自私的小农经济的心理描写了出来。
注意:动作描写与内心独白结合起来写。
再如:
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四)用神态写心理
一个人的思想的波动,往往能够从人物的言语神态中表现出来,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通过抓住人的形态的变化来刻划心理活动,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写作方法。
例如: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
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坏的?”
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我又不是专门看门的?”
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
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
“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
那个捣乱鬼脚一跺:“小丫头,你别白天说梦话!你诬陷好人,给我小心点!”
“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狡辩!”
老师说:“别吵了,还有谁看见的?”
“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水,神情恍惚。
这段话,就把几个不同人的思想境界以及性格特点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人物神态描写能更好烘托出人物的心理。
(五)用景物衬托心理。
前面发试卷时紧张的心理,可以用景物描写来烘托“我”的紧张担忧。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从反面论之:
下面再看一段心理描写:
昨天,张老师找我谈话,说:“你要好好学习。”
那时,我心潮澎湃,想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虚度年华怎么行呢?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等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这样马马虎虎对得起牺牲的英雄们吗?又想到,邓爷爷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技术日新月异,不努力学习,就会被时代淘汰。父母辛辛苦苦劳动,为了什么?就是为我读书。我不好好学习,在父母面前,怎么交代?老师的一句话,使我太感动了。心里想,我一定要学习雷锋叔叔的“钉子”的精神,努力学习,争取当上一名三好学生。
这段心理描写显得十分虚假,不真实。
所以要注意: 1、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年龄、身份、性格特征、思想状况和特定环境,要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2、多数情况下,心理描写总是与叙事相结合,并且伴随着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描写进行。
三、课堂练习
给下列情境补写一段心理(200-300字)
1.运动会上,你是800米(或100米、3000米)的种子选手,大家都把夺冠的希望放在你身上,此刻你正站在起跑线上……
2.运动会上,你是800米的选手,你对获得名次很没把握的,老师和同学都把希望投在你的同伴身上,此刻你正站在起跑线上……
3.化学课开始了,老师要把批好的试卷发下来……
4.今天班主任突然放下了一张成绩表,表上是最近一个月的平时测试成绩,算出了平均分,还排出了名次……